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三峡库区重庆段2019-2021年小型兽类及体表媒介蚤监测结果分析
王玲, 何亚明, 季恒青, 李志峰, 赵婷, 黄为, 肖汉森
摘要48)   HTML    PDF (741KB)(331)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小型兽类(小兽)及体表媒介蚤监测结果,为相关鼠源疾病防控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整理2019-202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小兽及其体表媒介蚤监测资料,分析小兽物种构成和密度变化以及小兽染蚤率、蚤指数等。利用SPSS 25.0软件进行 χ 2检验对数据做统计分析。 结果2019-2021年间三峡库区重庆段监测发现小兽共10种2 860只,平均小兽密度为1.67%。其中居住区密度为2.74%,小兽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χ 2=22.493, P<0.001),优势兽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耕作地密度为0.60%,小兽密度在较低水平波动,各年小兽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41.953, P<0.001),以黄胸鼠、四川短尾鼩、小泡巨鼠为主;居住区与耕作地小兽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 003.754, P<0.001)。小兽染蚤率为18.67%,总蚤指数为0.70,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鼠疫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2019-2021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小兽种群及密度与成库时相比均发生了明显变化,黄胸鼠为优势鼠种,室内黄胸鼠密度远高于国家鼠疫控制标准,蚤种有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应高度关注,加强鼠疫监测和及时开展灭鼠灭蚤工作。
2023, 34 (5): 642-64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11
重庆市2021-2022年鼠传病原体监测结果分析
肖汉森, 何亚明, 涂涛田, 张应, 王政, 季恒青
摘要89)   HTML    PDF (580KB)(421)   
目的监测重庆市重点地区小型兽类携带5种常见鼠媒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指导当地鼠源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21-2022年,在重庆市中心城区、万州区、涪陵区3个监测点使用笼夜法捕捉小型兽类,提取其肝、脾、肺、肾组织的核酸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莫氏立克次体、巴尔通体,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汉坦病毒及大别班达病毒。运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汇总和整理,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种群构成比、病原体携带率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1 188只,其中褐家鼠最多,占比为33.50%,黄胸鼠占比为26.77%,四川短尾鼩占比26.01%,小家鼠占比为9.85%,其余还捕获小泡巨鼠、大足鼠、北社鼠、黑线姬鼠、灰麝鼩,不同监测点的小型兽类种类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714.786, P<0.001)。所有检测样本中,发现汉城型汉坦病毒阳性4份(只),问号钩体阳性24份(只),巴尔通体阳性8份(只),其余均为阴性。共发现33只小型兽类呈阳性,其中2只黄胸鼠、1只褐家鼠同时携带问号钩体和汉城型汉坦病毒,病原体总体携带率为2.78%,其中汉坦病毒总携带率为0.34%,问号钩体总携带率为2.02%,巴尔通体总携带率为0.67%,3种病原体的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8.857, P<0.001)。 结论重庆地区小型兽类中监测到问号钩体、巴尔通体和汉坦病毒,检出阳性较多的小型兽类为褐家鼠、黄胸鼠和四川短尾鼩,主要分布于重庆城区的重点行业和万州区的农村居民区,当地应对鼠源疾病流行及防控予以重点关注。
2023, 34 (5): 628-63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3.05.008
重庆市2019年登革热暴发疫情应急控制后媒介伊蚊抗药性调查
涂涛田, 肖汉森, 孟凤霞, 刘起勇, 刘小波, 何亚明, 季恒青
摘要232)      PDF (515KB)(950)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19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控制后白纹伊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敏感性状况,为预防登革热等蚊传疾病和指导媒介伊蚊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2020年5-10月,选择重庆市6个区(县)的公园或废旧轮胎堆放处采集白纹伊蚊,带回实验室饲养1~2代,采用幼虫浸渍法及成蚊接触筒法开展抗药性监测。 结果 重庆市各调查点白纹伊蚊幼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均不同,抗性倍数在0.46~7.32倍。其中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为0.46~4.92倍,对残杀威的抗性倍数为0.82~7.32倍。重庆市各调查点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24 h死亡率在5.88%~78.22%。除万州区野外白纹伊蚊成蚊对虫威和杀螟硫磷产生可疑抗性及大足区野外白纹伊蚊成蚊对毒死蜱产生可疑抗性外,其余调查点野外白纹伊蚊成蚊对残杀威、虫威、马拉硫磷、杀螟硫磷、毒死蜱均为敏感。 结论 重庆市各调查点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均产生抗性,部分调查点白纹伊蚊幼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产生低抗。建议定期监测白纹伊蚊的抗性水平及变化趋势,根据不同虫态的抗药性采取相应的杀虫剂使用策略。
2022, 33 (1): 44-4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1.008
灭蟑饵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肖汉森, 何亚明, 季恒青
摘要341)      PDF (549KB)(835)   
蜚蠊,俗称蟑螂,作为一种世界性卫生害虫,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由于其喜欢隐蔽阴暗生存环境的习性,施放饵剂成为室内灭蟑螂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以往常规的化学杀虫剂长期大量使用会对人体和室内环境产生危害,造成蟑螂抗药性的产生。因此,对安全、高效的灭蟑饵剂的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综述了目前灭蟑饵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以期为今后对蟑螂的防制新方法的探索提供帮助。
2021, 32 (5): 642-64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7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杀蟑饵剂药效测定与现场应用研究
何亚明, 季恒青, 彭国雄, 肖汉森, 涂涛田, 张应, 余湛, 刘宗玲, 王秀娟, 李明
摘要416)      PDF (527KB)(933)   
目的 测试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饵剂室内和现场防治德国小蠊效果,为真菌杀虫剂在防治卫生害虫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方法 配制不同含量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饵剂,分别在实验室和现场环境研究其对德国小蠊种群数量的影响,采用SPSS 25.0软件对死亡率、半数致死时间(LT 50)、半数致死浓度(LC 50)和90%致死浓度(LC 90)进行分析,评价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饵剂杀蟑效果;采用 χ 2检验分析不同组别间死亡率的差异。 结果 室内实验结果表明,1×10 8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饵剂喂食德国小蠊后12 d,其LT 50均值为(6.85±0.24) d;现场实验中,采用每2.5 m 2放置1盒1×10 8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饵剂,药剂投放30 d后,相对密度下降率为93.22%。 结论 1×10 8孢子/g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饵剂可有效控制德国小蠊种群密度。
2021, 32 (5): 633-63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1.05.025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及密度变化研究
何亚明, 毛德强, 季恒青, 李洪, 张春华, 许杰, 吕晓燕
摘要305)      PDF (3013KB)(901)   
目的 调查三峡库区重庆段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及密度变化情况,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对鼠形动物生态产生的影响,了解发生鼠传疾病的潜在风险。 方法 收集2005-201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鼠形动物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SPSS 25.0软件用于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三峡库区重庆段发现鼠形动物13种,总密度为1.68%。其中居住区密度为2.01%,优势鼠种为黄胸鼠、褐家鼠和小家鼠;耕作地密度为1.37%,优势种为食虫目小兽、黄胸鼠和褐家鼠。沿长江流向耕作地鼠形动物密度有下降趋势,总密度随时间变化有上升趋势,每年3月达到高峰;黄胸鼠密度随时间变化有明显上升趋势,且居住区上升更为明显。 结论 三峡库区成库后鼠形动物种群及密度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鼠传疾病发生和流行的风险,应继续加强鼠形动物监测和灭鼠工作。
2020, 31 (5): 580-58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5.016
重庆市2019年登革热疫点灭蚊前媒介伊蚊应急监测结果分析
肖汉森, 何亚明, 沈田展鸿, 王乙棋, 杨雪帆, 涂涛田, 季恒青
摘要312)      PDF (723KB)(930)   
目的 调查重庆市各疫点发现登革热首例病例开展灭蚊前的媒介伊蚊应急监测结果,为今后的媒介伊蚊监测和疫区引起登革热本地病例传播风险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重庆市2019年各疫点首次报告登革热病例后,采取灭蚊措施前的媒介伊蚊监测布雷图指数(BI)和帐诱指数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描述性研究和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所有疫点首次应急监测的平均BI值为11.01,平均帐诱指数为5.10只/(顶·h),两者相关系数( r)为0.517,双侧检验 P<0.05,BI与帐诱指数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通过两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构建BI与帐诱指数回归方程: y(BI)=7.07+0.82 xF=61.232, P<0.005。在此基础上将重庆市登革热预警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 结论 将BI和帐诱指数进行分级评估对于登革热疫情的预警具有指示作用,在日常防控中将重庆市BI控制在7以下,帐诱指数控制在3只/(顶·h)以下,对减少登革热本地暴发有参考意义。
2020, 31 (3): 268-27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05
重庆市2018年国家级监测点鼠类监测结果分析
涂涛田, 冯绍全, 何亚明, 杨雪帆, 肖汉森, 季恒青
摘要304)      PDF (401KB)(773)   
目的 了解重庆市国家级监测点鼠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1-11月,在重庆市4个国家级监测点采用夹夜法和路径法监测鼠类,采用SPSS 25.0和Excel 20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构成比之间的比较采用 χ 2检验。 结果 2018年重庆市国家级监测点城镇和农村居民区鼠密度分别为0.98%和0.73%,室内外鼠平均密度为1.15%,以重点行业的鼠密度最高(1.74%);各类场所外环境鼠密度平均路径指数为1.81处/km,以垃圾中转站或公共厕所周围最高(2.86处/km);城镇和农村居民区优势鼠种均为小家鼠,不同生境的鼠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2.814, P<0.001)。 结论 初步了解了重庆市鼠类情况,建议各监测点区(县)根据监测结果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
2019, 30 (6): 711-712.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6.028
重庆市2018年蚊虫种群分布调查
何亚明, 涂涛田, 沈田展鸿, 肖汉森, 冯绍全, 杨雪帆, 叶盛, 喻臻, 陈爽, 王乙棋, 唐云, 罗飞, 季恒青, 刘起勇
摘要335)      PDF (3826KB)(854)   
目的 了解重庆市蚊虫种群分布情况,为制定蚊虫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2018年8-10月按地理方位在重庆市选取8个区(县)作为调查点,分别在城区和农村地区开展调查,采用诱蚊灯法捕捉蚊虫,收集整理蚊虫数据并采用Excel 2010和ArcGIS 10.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针对城区和农村地区不同蚊种密度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分析。 结果 共采集蚊虫4属5种,密度为14.83只/(灯·h),城区蚊虫密度为0.67只/(灯·h),优势种为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农村地区蚊虫密度为18.69只/(灯·h),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荣昌地区总蚊密度最高,农村地区三带喙库蚊密度高于城区( Z=-3.019, P=0.003)。 结论 重庆总体蚊密度较高,应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蚊虫防制措施,防控蚊媒病的发生。
2019, 30 (5): 570-57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5.022
重庆市云阳县2018年潜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分析
何亚明, 李洪, 季恒青, 张林, 张星, 甘鹏
摘要287)      PDF (563KB)(819)   
目的 调查三峡库区云阳段鼠疫相关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了解当地发生鼠疫的潜在风险。 方法 2018年4月,在重庆市云阳县分耕作地和居住区开展调查,采用鼠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梳检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集捕获鼠血进行血清学检测。 结果 共捕鼠8种,总鼠密度为2.52%,室内、外优势鼠种分别为黄胸鼠和黑线姬鼠;鼠体染蚤率为50.46%,总蚤指数为4.24,缓慢细蚤为优势蚤种,游离蚤指数为0.001;鼠疫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 结论三峡库区云阳段在有鼠疫病例输入的情况下,有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应继续加强相关监测,做好防控工作。
2019, 30 (3): 327-33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3.023
《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质量评估规程》团体标准解读
季恒青
摘要399)      PDF (568KB)(916)   
目的 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团体标准《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质量评估规程》(T/CPCACN0001-2018)。 方法 根据参与标准制定所获得的信息,结合我国有害生物防治行业现状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介绍了标准出台的背景、编制过程、标准内容、标准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前景的展望。 结论虽然该团体标准的实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有害生物防制业的不断规范,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质量评估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深入开展,该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有害生物防制服务质量评估工作将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
2019, 30 (3): 317-31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9.03.020
重庆市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涂涛田, 季恒青, 陶晓颖, 罗超, 杨雪帆, 邵正蓉, 刘义萍, 冯绍全, 何亚明
摘要374)      PDF (407KB)(75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该地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2015-2016年采用药膜接触法对重庆市10个区的德国小蠊进行抗药性测定,计算各药剂对德国小蠊的半数击倒时间和抗性倍数。 结果 重庆市10个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DDVP、毒死蜱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3.76~32.93、5.26~15.25、4.81~21.02、1.01~2.11、1.05~7.38、1.00~1.20和1.02~2.12倍。乙酰甲胺磷和毒死蜱对重庆市不同地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的72 h平均死亡率均为100%;DDVP、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残杀威和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的72 h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4.0%、92.0%、81.0%、79.0%和78.0%。 结论 重庆市德国小蠊对7种卫生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建议合理选用杀虫剂,以延缓德国小蠊抗药性发展。
2017, 28 (3): 226-229.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07
重庆市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
涂涛田, 季恒青, 冯绍全, 杨雪帆, 何亚明, 罗超, 冉贞卫, 刘纯华, 刘义萍
摘要302)      PDF (299KB)(671)   

目的 了解重庆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方法 于2014-2015年,选择主城区的渝中区和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作为监测点,采用浸渍法,测定白纹伊蚊幼虫野外种群的半数致死浓度。结果 与敏感品系试虫相比较,渝中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7.59、4.50、9.88和3.18倍;万州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2.82、7.50、13.29和2.00倍。结论 渝中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双硫磷均产生低度抗性,万州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产生中度抗性,对溴氰菊酯产生低度抗性。在实际防治中应注意交替使用、合理用药。

2016, 27 (5): 506-507.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24
三峡重庆库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调查
季恒青, 冯连贵, 丁贤彬, 毛德强, 李洪, 涂涛田
摘要663)      PDF (886KB)(768)   
目的 掌握三峡重庆库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种类及密度状况,为预防控制鼠、蚤传播的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夹夜法开展鼠形动物密度监测和种类调查;采用鼠笼法捕活鼠麻醉后梳检体表寄生蚤查染蚤情况。 结果 2009-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58%,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6%,室外为1.60%;捕获鼠形动物2315只,隶属于2目2科11种,四川短尾鼩、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种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38.75%、25.14%和19.27%。鼠体平均染蚤率为6.74%;总蚤指数为0.29;共检获鼠蚤5种,分别为缓慢细蚤(占79.16%)、印鼠客蚤(占1.08%)、不等单蚤(占2.54%)、偏远古蚤(占8.90%)和猫栉首蚤(占8.32%)。 结论 三峡重庆库区存在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重要储存宿主鼠种及鼠疫重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鼠形动物结构较为丰富,但鼠密度、鼠体染蚤率和染蚤指数较低。
2012, 23 (4): 317-319.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监测
季恒青,汪新丽,毛德强,苏培学,李洪,张春华,焦艳
摘要1578)      PDF (1016KB)(836)   

目的 通过对三峡库区鼠疫宿主动物、媒介昆虫及鼠疫疫情的监测,为三峡库区及时发现和防控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用鼠笼法捕活鼠采其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梳检活鼠体表寄生蚤检查染蚤情况,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开展疫情监测等掌握鼠疫疫情情况。结果 2007-2008年三峡库区重庆段平均鼠密度为1.49%,其中室内鼠密度为1.50%,室外为1.48%,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鼩为优势种类;鼠体平均染蚤率为4.03%;总蚤指数为0.13;检获鼠蚤有不等单蚤(占0.12%)、缓慢细蚤(占77.88%)、偏远古蚤(占14.39%)和印鼠客蚤(占7.61%);6549只活鼠鼠疫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未发现大批的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及鼠疫病例。结论 三峡库区重庆段尚未发现鼠疫疫情,但存在传播媒介和宿主动物。

2010, 21 (5): 454-457.
重庆市城区不同类型积水蚊幼虫孳生情况调查
季恒青1,郑发文2,范洪连2
摘要1460)      PDF (271KB)(1010)   

【摘要】 目的 调查重庆市城区不同类型积水中蚊虫孳生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盆景、缸、罐、轮胎等小型积水容器采用直接观察法,对水池、湖泊等大中型积水采用直接观察法结合500 ml采集勺取样调查法,调查统计蚊幼虫孳生比例,并采集部分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待其羽化后分类鉴定。结果 除放养鱼类的水池、湖泊外,各类积水中都有一定比例的蚊幼虫孳生,其中小型积水容器蚊幼虫孳生率为1.45%~ 91.11%,平均为10.65%,大中型水体蚊幼虫孳生率平均为18.42%;孳生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分别占58.18%和29.56%。结论 城区蚊虫防制,不能忽视各类积水的治理。

2009, 20 (5): 477-478.
三峡库区重庆段鼠疫预警研究
季恒青;贾庆良;汪新丽; 苏培学; 吴国辉; 毛德强; 张春华
摘要1121)      PDF (238KB)(785)   
目的 查明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鼠疫宿主、媒介及鼠疫疫源地情况,为库区鼠疫预警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夹夜法调查室内外鼠密度;用鼠笼捕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查染蚤种类、染蚤率;对所捕获鼠分类鉴定,研究其种群、分布;通过对所捕活鼠采血分离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和对不明原因自毙动物的主动搜索以及疫情监测等,研究鼠疫自然疫源地及疫情情况。结果 共发现鼠形动物3目8科27种,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及四川短尾为优势种;鼠密度平均为1.57%,其中室内平均为1.64%,室外平均为1.51%;10340只活鼠血清F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发现鼠体寄生蚤6种,有印鼠客蚤、不等单蚤、缓慢细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为6.51%,总蚤指数为0.15;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未发现鼠间和人间疫情。结论 三峡工程二期水位重庆库区尚未发现鼠疫,但库区广泛存在家鼠鼠疫菌重要储存宿主黄胸鼠及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库区,极有可能引起鼠疫的暴发流行,库区存在发生鼠疫的潜在危险。